为推动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深度融合,探索思政课协同育人创新路径,5月16日,我校举办“薪火相传·红色印记”革命旧址(纪念建筑)保护利用与场景化思政课创新活动。省委宣传部、省建筑与历史文化研究会、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、徐州市住建局等相关单位领导,以及来自山东、安徽、河南等50余家革命旧址(纪念建筑)管理机构代表、全国“红色文化育人”辅导员工作室共同体成员、在徐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等出席活动。
开幕式上,校党委书记朱东风代表学校致辞。他表示,作为扎根淮海战役主战场的高校,我校赓续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的红色血脉,始终以“传承红色基因、培育时代新人”为使命担当。近年来,学校积极推动“开门办思政”,依托建筑学科优势,联合全国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打造革命旧址(纪念建筑)保护利用创新平台。此次研讨活动汇聚党史研究、文物保护、教育创新等领域专家,构建跨区域协作机制。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深入挖掘革命旧址的现代教育价值,探索红色基因创新转化路径,为革命文化时代化表达及思政教育沉浸式创新提供实践方案。
随后,学校正式推出《革命旧址(纪念建筑)保护计划》并启用“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创新平台”,同步挂牌成立“大中小学场景化思政课建设示范基地”。活动现场还聘任10位全国金牌讲解员及思政名师为首批“场景化思政课宣讲团”成员。
在示范宣讲及专家报告环节,全国红色故事金牌讲解员魏天梅、江苏省金牌讲解员桑雨昕分别讲述了红色故事,现场展映沉浸式思政课《黎明前的选择》。国防大学桑成舟、东南大学周琦分别围绕《革命旧址教育价值激活的现代解码》《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》主题作专题报告,阐述了如何借助科技手段提升红色教育传播影响力。
活动期间,与会人员围绕技术融合、文旅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,审议通过《成立淮海战役红色教育联盟倡议书》,初步制定联盟章程。
新闻来源: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志昂
新闻初审: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 楠
新闻摄影:朱可涵
编辑:朱可涵
审核:赵 培